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贵州

  我们的家                    
                                            ---写在参访贵州军事职业学校第四教学部后





从贵州回来,人虽被埋在在马来西亚排山倒海的公文里,心却仍旧紧系贵州省修文县市镇尾端, 静静躺在那将军山脚下,那一块叫家的陶园里。





2005年我开始在马来西亚推展爱心教育计划,2008认识笃行爱满天下教育理念的南京浦口行知学校杨瑞清校长,然后在2011遇见在贵州偏远的大山脚下,21岁父母便卖掉了家中仅有的家畜,凭着深信人间多办一所学校,就少了一所监狱为行知教育义无反顾办学的杨昌洪校长,好像是菩萨冥冥中安排好了的, 在马来西亚这条蔓草裹踝的爱心教育路上不断 给我送来天使,持续给我捎来勇气。


2011年11月受邀出席在杭州举办的《陶行知诞辰120周年纪念国际研讨会》, 会上聆听了杨昌洪校长那一份短短30分钟,题为大山里来的孩子工作报告,心中的激动久久不能平复。 终于深信世间上,是真的有这样的一群人,在努力排除万难默默用心的耕耘着孩子们的春天未来, 而毫无所求,无怨无悔。





2012年6月24日早上, 终于如愿的踏上这块大山脚下的净土。踏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两座单层的校舍,校舍建筑虽然不起眼,但是那一排整整齐齐印在校舍上白蓝相间的一行字,却如雷般震撼着我们这一行9人的心。







“教育没有拒绝的权力, 老师没有嫌弃的理由。”





多么耀眼的教育理念,多么骄傲的办学方针!




虽然是星期天,在陶园里总是可以见到穿着军服的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在操练。









张老师领着我们在校园里走动。校园不大,没有华丽的校舍,没有宏伟的建筑,没有任何名人伟人的半句金科玉律。可是园中的一景一物一花一草,一人一事,却让我们处处感受到生命顽强的力量, 这巨大的力量一次又一次毫不留情地敲打着我们那颗已经渐渐变得冷漠的心,让我们颤动不已。




 




 树上,墙上和石头上都写满了杨校长和老师们在教学上的领会和感触,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如此的真诚毫不造作。

在校园旁边一片孩子们自己耕耘得绿油油的玉米田旁,插起了一枝两层楼高的旗杆,红色的五星旗随风飘呀飘。张老师骄傲地说,这是孩子们用废弃了的床架竖立起来的杆子, 学校一定要有一枝旗杆。

万绿丛中一点红啊,来的是如此珍贵。



校园里仅有的九座假山的鱼池,还有四张石桌子的石头 ,都是孩子们从后山一块一块赤手空拳的搬到校园里,然后把桌面磨平供孩子们课余休闲和下棋。杨校长还在桌面上题字。


                                                      


张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杨校长用他那扛着千斤重担的双手,轻轻抚摸着桌面,深情无限地像抚摸着心爱人的脸庞似的。站在远远的角落,我看着看着,泪水沿着两家滑下。





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让一个不出30岁的年轻人,有着如此大的勇气和坚定毅力,去成就这样一种难于上青天的使命,为了全校至少80%都是问题学生, 经费总是坐困愁城的学校,撑了8年。



当张老师在小小的校史馆里讲述学校8年来4次搬迁的辛酸历程,孩子们如何在漆黑的深夜背起沉重的背囊,把学校里的所有物件都扛在肩上,一件也不留地摸黑走了7,8小时,抵达新校址后不顾身上累累的伤痕倒头大睡的场景;更不忍孩子因为新校舍自挖的茅厕阻塞不通以后, 老师和孩子卷起袖子拉起裤管,跳入坑中用手把坑中污物一手一手掏出坑外的情况,我们一行9人,5男4女,不听话的泪水终于再也压抑不住的排山倒海而下。



而可恶的泪水,总是拭也拭不完。



整个参访过程,我终于瞥见了坚强刚毅的巨人扬昌洪校长,眼中泛着泪光。



也许,也许因为有杨昌洪校长父母对儿子的绝对信任和全力支持,才有杨昌洪这样的一个巨人。



他们两父子,同心完成了一首诗,至今仍就没有题目。这首诗,就钉在校园内的一棵大树上,树名,就叫同心树。



常青不老顶严寒

风吹雨打腰不弯

朝夕相伴情长驻

师生同心不怕难


上半阙爸爸写,下半句儿子填。
在这块教做家的陶园里,同心的恐怕不只血浓于水的父子, 还有不离不弃的师生情。

对眼前这位年轻人的钦佩和心中的感动,已经不是用言语能够表达的。




这趟行程因为航班提早离开贵阳,而遗憾的无法与陶行知研究会的副会长顾久老师会面,心中久久无法释怀。
临上机前跟顾久老师通电话。



他说,在杨昌洪校长的心中,教育已经变成了信仰,信仰转变成无穷的力量,所以他一定能够成功。


听到这样一句震撼人心的话,我心中万马奔腾的起伏不能自己。

终于明白为什么杨校长在2010年除夕夜,能够在所有人以为他将因为会过劳而从此长眠不起的当儿,能够最终奇迹般的康复。



回国后,给他发了这样的短信:

因为是信仰,所以绝对不能倒下,还请您好好照顾身体。

是的,也因为是信仰,所以您一定能够成功。



深深祝福陶园这一个家。
深深祝福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香港---忙里偷闲,



大屿山缆车

迪斯尼乐园--童心



大屿山大佛




金丝猴










国宝--安安

海洋公园
            
                                      


     圆了一个很想很想跟老朋友背包同游的心愿。

  谢谢你,亲爱的朋友。






師父上人 慈鑑

     2012年5月28, 带着马来西亚佛光山东禅寺住持觉诚法师的深深祝福,和如音法师《佛光照耀你》的歌声送别下,我们一团27人浩浩荡荡从吉隆坡国际机场启程,到台湾佛光山去寻找生命的真谛。从策划到落实这趟生命之旅虽然只用了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可是在台湾8天研习的收获却是满满,那是我用言语所无法表达的感动。也是我在这之前教育部带过多次国外参访游学团所不曾有过的充实与欢喜。

     在参访交流课程安排得满满的汲汲营营学习中,我们一次又一次被深深的感动和启发。更惊喜的是慈悲的大师您在百忙中仍然坚持接见我们这团平凡的老师,让我们深受感动之余,其中的诚惶诚恐也是非笔墨所能形容的。我们这团有些老师是第一次出国,有些是第一次到台湾,更有老师是在道场第一次学会问讯、礼佛和做早课,但是所有的团员是何其的福报充满,有如此大的善因善缘与大师做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能聆听大师娓娓道来开辟佛光山的一步一脚印,圆了大师与万众结缘,广度善缘的心愿。


     当大师您抵达会场的那一刻,在热烈不断的掌声中,很多人的泪水沿着两颊簌簌而下。您的慈悲与庄严感化了全场。看着您魁伟的身形,在经历了大风大雨之后,仍旧像一座巍峨的大山,分纹不动的就坐在我们的眼前,内心万马奔腾般汹涌的激动,从6月4日回国至今,在老师们的心中依旧久久不能平复,相信这一生也是如此。


     深知大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马来西亚华人子弟的教育,在我的国家,唯有拯救教育,才能确保民族永续。因此在马来西亚经营母语教育,是一条蔓草裹踝寸步难行的崎岖山路。藏传佛教的密勒日巴尊者说:“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走不出情爱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也曾坚决如铁的认为对于所爱,除了死别,决不生离!而我,在我的国家,对于黄皮肤黑眼珠孩子的教育和未来所坚持的信仰,也应是生死无悔,除了死别,决不生离。明白唯独挽救母语教育,才能挽救自己的民族,于是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走得越是苦,就越是发愿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够承诺我们的孩子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我曾经在中国海宁城市的商店门口见到这样一句话:“ 超越,是一种责任” ,当时心中震撼异常,开始警惕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永远要记得,时时刻刻要超越的是自己,而这超越对于我的国家无数仍旧期待着美好未来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种责任,不再是一桩选择。一至到我在佛光山见到您的那一刻,终于坚信和肯定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因为从您的心路历程里,我读懂了您为众生幸福时时刻刻努力超越自己,视自我超越为己任这份慈悲之心啊,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感恩整个《台湾生命教育研习团》学习路上,不论是法师们在开示时一丝不苟认的认真态度或参访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及接待我们膳食住宿的道场法师和佛光人都让我们感触特深。我想,赴了这一场相信会承诺我的民族春天未来的盛宴,我们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这块土地上能够做的事,还是很多。我特别冀望所有此行的团员老师,誓言这一生回去做一朵把万里花香送给别人家的茉莉花。如果这份工作注定是举步艰辛的话,那就先由我们这批种子开始吧。

     前人努力种树,后人乘凉是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祖训。我们在此次参访的过程中所学习的宝藏,都是前人种下的香甜果实。而今回到自己的国土,我们要鞠躬尽瘁的是努力为我们的孩子再种棵棵大树,让子子孙孙永远能够在树下安心乘凉之余,用心地栽更多更多的大树,当绿柳成荫的时刻,我们这些黄皮肤黑眼珠的后人,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就会有一片更美丽和祥和的乐土。


     最后,除了对大师无尽的感激之外,我们还要深深感谢佛光山开山大师特助慈惠法师、佛馆馆长慈容法师、佛光山丛林学院女众部院长永光法师及所有为我们此行劳心劳力的法师和佛光人。我们也一定要感谢马来西亚佛光山东禅寺住持觉诚法师和如音法师的 全力支持和护航,我们才有机会到佛光山这块宝地上用心学习。慈悲的大师,在教育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这团老师何其有幸遇见您,得到您的指导和开示,今后我们承诺用心带好每一位学生,同时全力以赴把教育工作做到最好,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祝愿大师和各位法师

     龙天护佑 平安健康



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特别事务官

瑞慈 頂禮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台湾生命之旅



台湾生命之旅





2012年5月28, 在如音法师的送别下,我们一团27人浩浩荡荡从吉隆坡国际机场启程,到台湾佛光山去寻找生命的真谛。









从策划到落实这趟生命之旅,只用了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可是8天满满的收获,却是我之前带过多次参访游学团所不曾有过的充实与欢喜。



在课程参访交流安排得满满的汲汲营营学习中,我一次又一次被深深的感动和启发。

迫不及待要跟您分享团员的感言。相信一定会触动您柔软的心。


兰阳别院






如果您被触动了,欢迎您和您的朋友,加入我们,一起携手并肩,为我们那一群黄皮肤黑眼珠迷途的小羔羊,做更多的事。








佛陀纪念馆





星云大师说,有愿,就有力!









感谢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的慈悲接见,马来西亚佛光山东禅寺住持觉诚法师义无反顾的的全力支持,和如音法师的认真策划,以及所有成就此次生命研习团的贵人。




我的感言,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

请您耐心等候。




                           因为等候,也是一种学习。















团员感言分享






李开谦
首先要感谢马来西亚教育部与马来西亚佛光山教育中心联办的马来西亚中学生教师生命教育研习团。此团除了让我的身心灵得到很大的启发与提升外,也让我对“有教无类,培育未来主人翁”的这份伟大的教育职业的热忱倍增。也感谢新马佛光山总住持觉诚法师的菩萨精神,法师不惜牺牲宝贵的时间与精力以成就此生命教育研习团。也不忘感谢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佛光山东禅寺的认可及鼎力支持,让我们教师们有此机缘到台湾各佛光道场与高中学学习与研讨生命教育与青少年问题。对此很有福报能够参与此团,能够深入了解各佛光山道场与高中学的教育理念与宗旨。用心教好每一位学生,乃是教师应有的根本与观念。

非常感谢此团,让我有这善因善缘亲眼能够亲眼目睹佛光山的开山宗长,人间佛教的创办人-星云大师的风采!法喜充满!回想起两年前的我身处在马来西亚东禅寺时,通过一部介绍星云大师的纪录片了解到大师为了兴办佛光山所面对的种种艰辛与挑战,大师领导弟子们与十方大众,一步一脚印,从一个荒僻的麻竹园开创今日世界闻名的佛教重镇-佛光山,与万众结缘,广度善缘。大师的人生绝大部分是与病为友,但大师仍然展现出坚韧不拔,持「人间佛教」的思想理念及精神,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当时的我心中曾发愿有朝一日能够亲眼看见星云大师,没有想到短短两年梦想就实现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当大师驾临时,他的慈悲与庄严感化了全场。感动的眼泪不停地在我眼眶内打转。内心的兴奋与感动表露无疑。大师教会我们要常观看自己的心,把心中的贪欲、傲慢、邪见、愚痴、强辩等等磨灭,自我修正与觉醒。再者,我们要把三好(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四给(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实践在我们生活上,达致五和愿景。


此团也让我有机缘接触到许多资深的法师,其中包括佛光山教育院院长慈容法师、佛光山巡监长老慈惠法师、兰阳別院住持永光法師、友中法师、妙聖法师等等。法师们不仅资深于佛法上,在其他领域也有不凡的成就。让我印象较深刻的是慈惠法师,法师是建筑界的佼佼者,对建筑设计贡献庞大,法师设计皆以人为本,全以学生为考量点,法师的用心乃全民的模范。此外,才华橫溢,博学多闻的友中法师与妙圣法师也让我敬佩十分,两位法师都是来自马来西亚,他们皆展示出刻苦耐劳,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法师们从不计辛劳,除了一一为我们介绍佛光山道场与寺庙的历史与解释法师所摘录下来的金玉良言外,也不忘教育我们,让我们获益匪浅。知名心理与教育专家郑石岩教授亦让我惊叹不已,教授对现代青少年的问题非常有研究,能够深入并确实地讲解与分析Me世代的年轻人,从其自由性,个体性,社会性以及意义性去探讨与诊断青少年的人格,洞悉其问题再进一步给予引导与解决方案。他也分享他的人生历练,为学费而半工半读卖芭乐水果,令人感动非常。其中教授所分享的“菩萨为众生病而病”的菩萨心肠的故事让我启发很大,我们做教师的往往会为了培育学生,牺牲我们的金钱,时间乃至健康,但只要清楚我们在办教育的最初理念和宗旨,身心就会自在,自我充电。


通过参访各寺庙,大学与高中学,让我不得不赞叹台湾政府所推行的教育政策。学生们除了在学术上有优异的表现外,其品德与人文修养更让我刮目相看。每位学生都对教师们彬彬有礼,珍惜学校所提供的设施,当然这也要归功与老师们的用心与真诚,以智慧慈悲教好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星云大师大力推荐的四维高中,学生们的办事效率特高,有纪律,以谦卑的心对待每一位,实属难得,也值得所有学生效仿。


生命不在乎长短,只在乎活的灿烂。教师这份职业虽然所要面对的挑战与压力比一般职业来的大,但其中的感动与喜悦却是无法忘怀的。最顽皮,品格恶劣也会有被感化的一天。感动的世界永远最美的。为了培育下一代,老师们都需要秉持着“永不退票”的精神,既然手上已有了这张票,就应该不忘初心,坚持教育的理念积极为下一代奉献。我们不会感到孤单,寂寞,因为身旁还有许多与我们理念相同的教师,一起并肩作战,携手同圆,为教育写下完美的曲谱。


祝 龙天护佑


法喜充满


开谦 合十

李秀娟
首先要感谢您,佛光山让我有机会去参与这次的参访团。


经过了8天7夜的课程真的收获很多。听了你的结论真惭愧,我们还有很多东西是必须在学习 的learn dan relearn.张督学您有一对明锐的眼睛,观察力非常强 very observant, analityic,critical thinking.

这次的行程比较紧凑但带来许多的感到与震撼,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从星云大师的慈悲,智慧,谦卑还有带着给人方便,希望,欢喜,信心的教育理念及处事待人,大师真的非常了不起。当看到大师的时候有个冲动想去抱抱这位慈祥的老人家及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下。太多讲不完。。。

还有郑石岩教授的讲座太棒了,他的两句话铭记在心。

忘了谢谢觉诚法师的慈悲让我有机会参与,很期待明天会见到他。

谢谢

李慧娟


张督学,您好。谢谢您为我们忙碌奔波的“那些日子",相信接下来您会更忙碌。



八天七夜的生命教育之旅,产生了许多莫名又奇妙的感动。原来星云大师一生都为教育,为众生而奔波,但却做得非常欢喜,大慈大悲的胸怀实在令我觉得很赞叹,更为感动。


人,在宇宙里,可以很伟大,就像大师,在我心里他是个人间普萨,我想可能是佛祖派他来度我们众生的。在宇宙里,也可以很渺小,就像我自己,了解了大师一生为教育的付出,惊觉自己原来在教育路上,做的事情其实是还很少很少又很少。


所以默默在心里发愿,在同时可以兼顾自己家庭的情况下,希望可以为下一代做一些事,或许不能每次能够配合到督学为我们安排的活动,就算没能参与我也会在自己生活里努力耕耘。


最后,令我最感动及给我最大动力的一句话是:教育也是一种修行,这句话真的给了我一份很大很大的动力,让我重新充电了许多,我想接下来的日子,我会以这句话来鼓励自己,继续与同伴们默默耕耘,祝您安康快乐,谢谢。再联系。


李秀娟

林箢菱


 

除了感恩,还是感恩。感恩我有缘到佛光山认识佛教,使我对佛教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是我明白佛教不是诵经祷告而已。原来通过佛教是可以推广环保及教育,这可使大众获益不浅。


接触过生命教育的教学课以及郑石岩教授的讲座后,让我领悟到面对现代孩子必须带着"教导其实就是爱"的态度。


我会将我所学的,所听的都一一实践在生活及教学上。


谢谢。

林箢菱


邱莲槟
此趟台湾生命教育研习团让我感触良多,无论是参访学校,或是与大师,法师们交流及郑石岩老师的授课,都让我获益不少。除此之外,一向来对佛教的一些礼仪风俗,似懂非懂,如今也有少许的认识。会把所学到的一切尽我所能,学以致用。感恩所有成就此团的贵人!
邱连槟


姚瑞箐

                                                              生命教育团的点点滴滴

原以为这是个心灵辅导的课程,没想到与佛教有所挂钩。看到最后行程时间表时,内心有所挣扎,该不该去?因一直以来,我都是无一个明确的信仰,担心到时会让团体带来不便。可是名都报了,还邀友人同行,唯见步行步,见招才招吧!



从抵达高雄佛光山开始一直到台北的道场结束,处处受到诸位法师贴心的关怀,工作人员的招待,让我从感恩,转为羞愧,我不过是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俗人,怎会如此的幸运,受到如此的礼仪?众生皆平等这一句话,让我在这儿深深的体验了,佛陀的慈爱在这验证了。随着接下来的每一个合掌问讯,每一个的鞠躬行礼,愈发出自我的内心深处,不再是因环境的因素而做,不再是因怕人言而行,每一动作,每一个举动,都是出真心,都是出自心甘情愿。这一切都是因为佛陀的慈悲感化了我。


坦白说这一次前往佛光山,根本就没想到会与星云大师见面,还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因他是风云人物,而且还是转说中的名人呢!但注重育人的大师,接见了我们这一群教育工作者,慈祥的大师希望我们能把教育种子撒向莘莘学子,让我们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让我们的社会以三好为主,打造一个爱与善的社群。大师只求付出不求回馈的精神,更叫我深深的佩服。试问谁肯提供免费教育费,而不立下附属条件或合约?佛光山的道场,多半设在喧闹的闹市中,咋看有些怪异,但经法师解说,才明白个中奥妙之处,了解“大师的用心良苦”,因为有这样,才能“有办法”让更多的人接触佛法,发挥正面的力量,大师的远见怎不叫人信服与心服呀!

在丛林学院中求学的学生,不是我印象中的青灯暮鼓,无欲无求;而是活泼开朗,阳光似的孩子。法师们的和蔼可亲,温馨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佛法已随着社会的变迁走入社会,走入人间. 佛法的修行就是从人间开始,我们每天的言行举止,都是在修佛法,祂不是遥不可及,就看我们愿不愿到达彼岸!

阿弥陀佛!





王保莲

踏入佛光山,心也感觉到踏实。它的雄伟壮观,让我惊叹。经过法师的介绍和讲解,大师的毅力与智慧,才有今日的佛光山,对大师是敬佩得五体投地。见过大师,听了大师的开示,大师的教育理念、对教育的贡献,感觉自己实在渺小,自己对教育、对孩子的贡献太少、太少......除了感恩,还是感恩。感恩我有缘到佛光山认识佛教,使我对佛教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是我明白佛教不是诵经祷告而已。原来通过佛教是可以推广环保及教育,这可使大众获益不浅。



具时代感的佛陀纪念馆不知掳掠了多少年轻人的心,大师除了慈悲有智慧,也跟得上潮流。要与孩子们沟通、让孩子们接受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放下身段,走进孩子的世界,学佛如此,教育也是如此。


四维高中董事长语重声长告诉我们,身为老师应教好、带好别人的孩子,让他们踏出社会能被接纳,并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秉持如此的教学理念,我们的孩子就有希望。


生命教学之旅让我对佛学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也让我对教学有更明确的方向。


从台湾回来时,孩子问我为何带这么多书回来,没买一些特别的礼物给他们。我告诉他们我带了很重要的礼物回来,现在或许他们看不到,却会受用终生。把带回来的书放在一旁,当我要把书放在书橱时,发现女儿在读着《佛光菜根谭》,还拿笔做记号。女儿只有四年级,原来她不想打扰我收拾,把那些较难的繁体字写下来等我忙完了才问我。我连忙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当晚陪她看完《佛光菜根谭2》。今天发现,女儿把一些佛书放在自己的书架上。临出门时,还担心这八天会忽略了他们,但现在孩子有机会接触亲近善知识,是好的开始。

黄美珊

其实,我是在误打误撞之下参加了这一趟的生命教育之旅。说实在的,从一开始我并不是很清楚整个行程,只知道是与辅导有关。到后来收到了行程表还着实吓了一跳。因为才真正的意识到这是一趟佛教之旅。那个时候开始有点担心,因为对于佛教的礼仪我只是一知半解。。。


到了台湾才发觉这一趟的旅程很不一样,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感动。使到我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慢慢松懈下来。以前,佛光山对我而言就只是一个旅游胜地,星云大师就像巨星般可望而不可及。后来,了解了大师背后的努力,用心及苦心后,开始由心的崇拜,佩服他老人家。也明白为什么他得以服众。大师的人间教育,是我这一趟的学习重点。再后来,参观了数家教育体制,每一间都实实在在的震撼我的心。尤其杨老师示范的生命教育是我一直寻找的教育方针。还有这一趟的每一场讲座(除了第一场的,太累了。)我都很难得的可以精神饱满的听到最后,甚至还欲罢不能,这可是破了我自己的记录。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令我感动的事,不过我想不用在这儿一一的数出来了。在这儿我最想说的是我的感受。其实,在还没参与这趟旅程前我已经在计划放弃辅导,甚至还想过辞职。因为在学校,我遇到了‘当时’认为很大,很难解决的难题。而我所想到最愚蠢的方法就是“逃避”。认为只要没有看到就可以不理了,也不必为了学生所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而心疼,难过,甚至为了争取学生的利益而与得罪一些老师。

这一趟旅程让我看到了各位老师对学生的热诚,让我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我并不孤单,还有很多老师也面对和我同样或更糟糕的问题,但大家还是咬紧牙关,很乐观的,坚持的走下去,而且和郑老师的经历比起来,我这小小挫折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老师们,是你们为我的心打了一支强心针,让我有坚持走下去的勇气。大师说过,头脑是很重要的,没路好走就建桥。之前就是一直被我的呆脑筋限制着,不懂得转弯,把自己弄得很辛苦。从现在开始我要学习大师的精神,善用自己的大脑,不被困境难倒。

最后,我想要向张督学说声谢谢。谢谢您让我有机会参与这一趟非凡之旅。还有您的那一句“心要一直动才能做出更多感动的事。”您的这一句话真的直插我心底,我想,封闭的心差不多是时候再次对外开放了。

接触过生命教育的教学课以及郑石岩教授的讲座后,让我领悟到面对现代孩子必须带着"教导其实就是爱"的态度。


我会将我所学的,所听的都一一实践在生活及教学上。谢谢。
黄美珊





黄美玲
尊敬的觉诚法师 :



吉祥。我是这次马来西亚中学教师生命教育研习团的其中一个成员。第一次参加 东禅寺的活动是第一届中学佛学会领袖培训营,当时因法师的慈悲使到我能够全家人一起带着一辆巴士的同学前往东禅寺参与活动,我心中的那份感动到目前还紧记在心里。参与那一次活动的学生有一部分已可协助学校佛学会及当地的佛教团体举办活动,并积极的推行三好活动。这些学生也很期望再回到东禅寺参与活动,但由于一些 小小的障碍,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回到东禅寺这个家,这是一种遗憾。第一届爱我青年学佛营已在玻璃市举行,希望日后东禅寺还会在玻璃市办更多的活动,那么孩子们将会有机会参与这些活动。


参与这次的研习团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这是一个充满感动,充满爱的培训活动。曾经参加过那么多的培训活动,但没有一次让我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也没有一次让我获取那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提升。


这次的活动中,当我接触佛光山的每一个人都能让我体现到大师所提倡的四给精神。法师们的无我精神、细腻及敬业乐业的精神,实在是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必须学习的。法师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教育着我们要内观,而不外求。他们都想把自己所拥有的,无论是物质上或精神上的,都送给身边的人,这不是我们身为老师也应该做到的吗?从各位法师 身上所学到、所感悟到的不能一一尽述 ,但都会谨记在心,并加以实践及与人分享。


最令我感动的是能见到觉容法师、觉惠法师及星云大师,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以来第一次感觉到那么的受尊重,竟然有幸受到高僧们的亲自接待与开示,这让我充分的体现到大师“心中有人,有众”的精神。正如大师所说的不需要问“我做了那么多,我将会得到什么?”我认为大马 教育界还存在着太多拥有这类想法的老师,这是一大遗憾。希望自己能学习大师的这种精神,再将它发扬光大。大师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也是大马教育工作者必须实践的理念。在大马我们有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学生,我们更不能有分别心,只有尽全力教好每一个学生,那才能说尽了为人师的工作。


参观了四间学校后,让我真正的明白何谓教育。让我感到惭愧,因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来做过的只是那么的一点点。从这次参访,我可做出的结论是大马教育界迫切需要改进的是教师的素养,这样才能做好教育的工作。


其实还有很多的感动要与您分享,但又无法一一尽言。这次回来已找到了一些灵感 ,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以便为实践人间净土出一点点力。我相信每一个人的一点点力量都可发光发热,这是我从佛光山的每个道场所体验到的结论。

在此也谨记您办此活动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团员能把所学到的传给身边的同事,我也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但我发愿将尽力而为。最后,要感恩大师、您、所有佛光山的法师及一切直接或间接促成这次研习团的人,同时也要感恩支持我的家人。


祝:安康
黄美玲合十


刘秀娥

一个星期的行程虽短暂,但是心灵受到震撼和启发是终身受用。非常感谢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办公室及马来西亚佛光山东禅寺给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次参加这个活动,让我领略到先进学校的风采,受益匪浅、深受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把这次考察中所学到的知识融入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各个单位的盛情接待, 真诚友好, 使我心里很激动, 很高兴。 回来后, 我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感触和家人,朋友,同事分享。

参观了这几间学校,感觉很多∶

感觉(一)

看了这些学校,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决策者有思想,能够根据学校实际,充份挖掘资源, 使其各尽其能, 从而成为学校的特色。例如电光国小, 利用课外活动的照片当窗帘,把学生每次好的作品都进行保存,这样,日积月累,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创作的灵感,而且还能给学校留下一笔“财富”; 四维高级中学, 把学生所雕刻的木块制成椅子, 学生自然而然就不会破坏; 均一中小学, 校舍的颜色,普门中学的电脑室里的‘大树’一一的把大自然带进学校。

感觉(二)

校长,主任及老师们的互相配合, 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深深的感受到他们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 校长们都亲自为我们做介绍, 由此可见,校长们都很了解学校的所有状况。校长及老师们都很有默契例,如电光国小, 校长做介绍时,校长走到那里, 都好像有播音系统,原来是有一位老师背着一个播音筒跟随着我们。



感觉(三)

在这些学校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校园文化:花园里、走廊里、教室里……每一个角落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育人氛围,也为同学们创设一个温馨而有文化气息的“家”。

感觉(四)


学生们都有非常好的纪律。四维高级中学的学生拥有超高的纪律。七百多位学生,一个掌声,一个举动,让我非常敬佩。均一中小学 的学生们在课室外,把鞋子排列的整整齐齐,让我感叹。

感觉(五)

郑石岩教授的故事让我流泪了。我希望我能以故事方式来感动我的学生们。

参加了这团, 让我认识了星云大师的三好,四给,五和。我将会学习慈容法师,要以爱语,鼓励代替惩罚来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我将会向普门中学的师长们学习∶我们用心带好每一位学生。

感恩



这一个学校假期我过得非常充实。虽然我接触佛教的日子并不短,但没这一次对佛教的认识增长得那么多。这一趟的出游,首先要感谢的是州督学林凤仪老师的推荐,然后要感谢的是张瑞慈督学,领队涂美玲老师、团长郑玉表老师、副团长邱莲槟老师、财政陈瑞玉老师,还有全体一同出游的团员,这一次同游,感恩大家的照顾。对于佛光山,这一次的参访,让我大开眼界,首先要感恩马来西亚佛光山东禅寺的悉心安排,台湾佛光山本山与各道场的全体法师对我们贵宾式的接待,这一些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道尽我心中的感激。至于参访与课程的安排都非常紧凑,我获益良多,我非常钦佩各位法师们那种随时随地弘法的能力,让我开悟不少。郑教授的演说,不但非常精彩,更是触动了我的心弦,带引我分析及面对Me时代的青少年,希望我在马来西亚的国土上,也能帮助孩子们做一个有积极人生观的国家栋梁。总而言之,这一次的因缘,是佛的指引,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应学习佛陀的精神,只求奉献,不求回报。阿弥陀佛。如有道不尽之处,多多包涵。…………秀卿。



姚瑞箐
生命教育团的点点滴滴



原以为这是个心灵辅导的课程,没想到与佛教有所挂钩。看到最后行程时间表时,内心有所挣扎,该不该去?因一直以来,我都是无一个明确的信仰,担心到时会让团体带来不便。可是名都报了,还邀友人同行,唯见步行步,见招才招吧!


从抵达高雄佛光山开始一直到台北的道场结束,处处受到诸位法师贴心的关怀,工作人员的招待,让我从感恩,转为羞愧,我不过是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俗人,怎会如此的幸运,受到如此的礼仪?众生皆平等这一句话,让我在这儿深深的体验了,佛陀的慈爱在这验证了。随着接下来的每一个合掌问讯,每一个的鞠躬行礼,愈发出自我的内心深处,不再是因环境的因素而做,不再是因怕人言而行,每一动作,每一个举动,都是出真心,都是出自心甘情愿。这一切都是因为佛陀的慈悲感化了我。


坦白说这一次前往佛光山,根本就没想到会与星云大师见面,还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因他是风云人物,而且还是转说中的名人呢!但注重育人的大师,接见了我们这一群教育工作者,慈祥的大师希望我们能把教育种子撒向莘莘学子,让我们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让我们的社会以三好为主,打造一个爱与善的社群。大师只求付出不求回馈的精神,更叫我深深的佩服。试问谁肯提供免费教育费,而不立下附属条件或合约?佛光山的道场,多半设在喧闹的闹市中,咋看有些怪异,但经法师解说,才明白个中奥妙之处,了解“大师的用心良苦”,因为有这样,才能“有办法”让更多的人接触佛法,发挥正面的力量,大师的远见怎不叫人信服与心服呀!


在丛林学院中求学的学生,不是我印象中的青灯暮鼓,无欲无求;而是活泼开朗,阳光似的孩子。法师们的和蔼可亲,温馨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佛法已随着社会的变迁走入社会,走入人间. 佛法的修行就是从人间开始,我们每天的言行举止,都是在修佛法,祂不是遥不可及,就看我们愿不愿到达彼岸!
阿弥陀佛!





感恩张督学及觉诚法师成就我生命中赴一趟“不可能”的生命教育之旅。


感恩星云大师叙述一生的经历,给我上了一堂宝贵的生命教育,那是需要发多大的愿力,让佛光普照五洋,渡化众生,让我感动到悄悄掉了眼泪。

感恩妙圣法师用智慧来解读我从月光寺抽到的星云法语,让我感动得再次落泪,也让我放下这些日子的执着,我将活得更自在,做行更欢喜。

感恩郑石岩教授分享他辅导的心得,那像人间菩萨的无私付出,用心从事辅导工作,特别是医生的故事,又让我再一次感动到眼泪又掉了。

感恩……

这许许多多的感动丰富了我这一趟的心灵之旅,让我这一生走得更喜悦、更踏实。

感恩大家!

永赐





多年前去听过星云大师的开示后,就去请了大师的《欢喜人间》上下册回来读,非常喜欢,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人间佛教,过后还请了好几本。后来又到悉尼卧龙岗的南天寺,令我震撼不已,跟我枕边人有同感,有一天要到佛光山。感恩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办公室与马来西亚佛光山东禅寺联办这“马来西亚中学教师生命教育研习团”,圆了我们的心愿。


教学理论读了不少,课程也上了很多,但就没有如这一次的课程,多重的感动,深深打入我的心,给我很大的启示,尤其这几年渐渐对教学与辅导工作上面对无力感的当儿,这心灵上的充电,对我的冲击很大,曙光从我心中出现,内心产生了一股推动力,让我更勇敢、更有信心、更有耐心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将为学生做得更多、更好。只要有极积的心态,我们可以变通,在教学上的所谓无力感和没有满足感,都应该想办法克服。

佛光山的雄伟壮观,道场的庄严,令我震撼不已。佛光山实行跟上时代脚步的教育方式,入世的佛法,这是人人都需要的人间佛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份。法师们很有智慧、亲切、幽默。有中法师和妙圣法师在我们有问题时,随时都愿意给我们开示,而且以我们俗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法师们是我们心灵的皈依,开解心中的疑惑。

很多时候,知识只是停留在“懂得”的层面,就有如慈惠法师所说的,我们不只要培养出只是懂礼貌的孩子,孩子要有礼貌。在这生命之旅所学的,我要踏踏实实的去实践,常常读大师的书,以保持着那股推动力。

出发前一天慧人法师联络我,使我惊讶万分,怎么法师会亲自联络我,所以未出发之前,佛光山已感动了我。这次有机会参加生命教育研习团,有太多太多的感动了,收获是满满的,心中的感激是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衷心地感恩大师、马来西亚佛光山东禅寺住持觉诚法师、各位法师、郑石岩教授及成就这研习团的每一位,还有落实此团之关键贵人——张瑞慈督学。以前,我只看到张督学的魄力与很强的办事能力,通过这次的生命教育之旅,我看到了她有一颗温暖与柔软的心,对教学的热忱和对维护华文教育的积极与用心,加上使命感,她不只是我们的典范,更是我敬佩的引导者。

学玲

张督学:


您好。不好意思,我现在才写台湾生命教育课程的感言。回国后,我先处理好紧要的公务与私事,直至昨晚打开电邮才看到你寄给我的照片,也打开了您的部落格看了团友的感言。我非常喜欢您拍的照片,尤其是那张海豚从水中跃起的照片,充满活力的灰白海豚,四溅的白色水花,蓝色的海水,美极了!让人看了满心欢喜,谢谢您。我也非常感谢您为我们劳心劳力地安排了那么棒的自我提升的课程,让我度过了一个非常充实的假期,虽然蛮疲累,但精神上的收获却是满满的。此外,我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感谢觉诚法师、如音法师、凃美玲以及所有佛光山各道场的法师和佛光人,你们的用心与贴心,让我毕生难忘,感恩。

我的宗教信仰向来介于佛教与道教之间,且对于这两种宗教的种种,不甚了解,我只知道任何宗教都是劝人向善、向上,所以我向来不注重形式,只随缘念经、膜拜,我认为实践最重要,也尽力为善。这次的台湾行,我才学会如何问讯与拜佛,也是我成长至今最多次的向佛问讯与膜拜。我相信我们这一团老师能与星云大师近距离交流、有机会听取佛光山多个法师的教诲、获得如此贴心与丰盛的招待以及上郑石岩老师的课,就是大家在平日常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事的福报。开学后,我把我的这个感想与同学们分享,并劝他们实践“三好”,为自己积德积福。过后发现有一些同学,尤其是后进生的一些待人处事的态度有一点改善,虽然人数不多,改变的也不多,却给予我莫大的鼓励,继续尽心尽力地辅导他们向善、向上。

了解了大师创立佛光山的过程和参访学校后,让我有所领悟——教育学生要从“心”出发。大师怀有慈悲之心,所以常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人方便、欢喜,对人贴心、关心,所创立的佛光山与学校的设备都以人为本,就如台东县均一中小学里底层走廊的每一根柱子的转角处都套上了软垫,以防好动的小朋友撞伤,多贴心啊!。大师因为对教育与弘扬佛法用心,才会想方设法,排除万难创立佛光山,成立佛学院。因此,身为老师的我们教育学生一定要从“心”出发,以人为本,关心学生,用心教好学生。虽然困难重重,甚至有时力不从心,但只要有心,就会坚持并用心地教导和指引那些顽劣的学生,我相信他们迟早会感受到老师的苦心而觉悟。我们不可能改变全部顽劣的学生,但能“救”多少个就“救”吧,好过一个都不“救”。有佛法就有办法!以此话与大家共勉之。



安康、天天欢喜
 利洁慧上

陈俐蒂

首先感谢星云大师、觉诚法师、张瑞慈督学以及同行的老师们給予我机会参加这个台湾青少年心理辅导及生命教育研习营。


这次充实的行程,参访了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和有知名度、代表性的佛光大学、中小学校与星云大师、慈惠法师、慈容法师、

慧峰法师接心以及和学校的校长交流,让我感动的地方实在多。丰富了我教学、辅导的知识及弥补我教学的不足。

让我感动的地方是教学不只是授课、传授知识,而还包含了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从内心做起,认识自己的心情、感想、想法、情绪、能力及纠正自己的过错、行为,从而生起忏悔、惭愧、感恩、惜福、谦卑、慈悲、智慧、自律、自信等。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老师要有智慧和慈悲,让教育生命化、生活化、生动化、多样化。这些方法包括禅修、静坐五到十分钟、行三好、看电影、游戏、读书会、绘画、唱游、发表感受、制作卡片、乐器、手工艺品、炮竹(如电光小学)、团康、郊游、参与社团活动(如大扫除、种植花草、做义工等)。禅修、静坐能让学生沉淀心情去观照和反省自己的心情、情绪、能力、问题,从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郑石岩老师的课,Me世代的年青人,让我感动的部分是听了‘人格的四个向度 ’即人格的自由性、个体性、社会性、宗教性。人格的自由性让我学习到在辅导学生时让学生知道他的人格越完美、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大,他的自由度就越大。譬如成绩好的学生,他的选择度就更大,他可选择他所想要的大学和学系。这背后包括更大的责任和不断地学习。相反地,成绩不好的学生,他的选择度就越少。人格的个体性让我感触良多。在辅导学生时要让学生接纳和了解自己的长短处,发展自己的人生,依自己的根性、特性因缘发展。郑老师曾辅导过一个戽斗的大学生。他让那位大学生明白脸上的戽斗不是丑陋、缺陷的,是自己一个独特的招牌、标志,让自己看起来更像工程师而不是明星,让人更信服是一个能做事的工程师。结果那位大学生不再为自己脸上的戽斗而烦恼,而能突破自己完成了大学的课程。人格的社会性是让学生明白人不能孤零零地生活,是要和大众和谐地相处,那么自己就要培养正确的行为、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

最后以花莲私立四维高中的董事长黄英吉的话作为勉励和学习,那就是教师要以智慧慈悲教好带好每位学子,培养出可以被社会接受接纳的学生和永远做个开灯的人。